爱游戏app官方
首页 > 爱游戏app官方 > 座椅系统

搭好大体系解决“小”问题公卫服务“难点”的解题思路有了

2024-07-21 座椅系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2019中国卫生管理学术大会上提到最多的一句话。追溯根源,这句线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推动全民健康发展应怎么样才能解决目前的节点性问题?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本届大会上,多位不相同的领域的专家从各自关注的角度给出自己的见解。

  在近日召开的“2019新时代新视角新战略”中国卫生管理学术大会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党校、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我们国家医疗卫生管理学界的顶级专家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医改、医保、医药、医养、数字健康治理、公众健康治理、县域健康和卫生服务体系等相关主题展开学术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会上分享道:“自2009年开始新一轮医改,至今已有十年。十年医改是在党下,围绕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开展的,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作为一个公共产品向居民提供,目标是到2020年,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梁万年特别强调,改革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使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老百姓的健康需求相适应,所以政策和制度的设计,既要有前瞻性,也要注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高度一致,“只要紧紧围绕目标,并给予一定的时间,总有一天会达到改革的目标”。

  大会开幕式主持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胡志教授则回顾了卫生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他表示,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学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

  在会上,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为著名卫生行政管理专家、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教授和我国著名卫生管理学家、卓越的农村卫生管理专家朱敖荣教授颁奖,以表彰他们为我国卫生管理学科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此外,还大会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卫生事业管理学(词条)》新书。这是我国卫生管理学科的首创,也是我国卫生管理学科的力作,更是我国卫生管理学科的重要成果,它凝聚了我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等高校近百位专家学者,用近十年的时间编撰而成。据了解,《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包含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军事与特种医学、中医药学、药学等6大类共计138卷。

  “作为一个编者,我们自己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写的还不是那么精准,文字的表达也不能让自己满意,这时候我就对他们说,‘不能因为我们的理想化,而使这本书不能成为第二版的铺路石’。”复旦大学教授吕军在会上向众人讲述了团队成员近十年来编辑的过程。

  “这是我国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美好愿景。同时,他强调,虽然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但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王陇德院士剖析,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防治网络体系不完善、人才队伍匮乏、专业分工碎片化,学科缺乏合作、健康产业发展滞后等影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大家所面临的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王陇德提出了五点举措,一是明确职责,立法保障;二是提高素养,造就基础;三是防控危因,狠抓关键;四是组建体系,创新模式;五是监测督察,力求实效。

  如何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同样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教授指出,我国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5亿人。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2亿人,且高龄老人数量会加速上升;同时,独居、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也会快速上升。

  葛延风教授强调,要立足于社区,有效的推进医养结合,针对医疗服务,全面推进签约服务和上门医疗服务,更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护理保障体系(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开展护理工作),“下一步,我们必须以坚持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基本模式不不动摇;以机构特别是大机构为主的思路必须纠正。明确政府、医疗服务机构、组织、企业等责任主体,明确服务内容等,建立稳定的筹资体系”。

  P=f(C,I,A),C代表能力,I代表动力,A代表压力。这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研究的卫生体系学的绩效理论。通过第三方评估,他发现了影响绩效的因素,地区差异和费用,因此创造性的提出了卫生体系学的“三力建设”,并将其贯穿于各个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互动环节,罗湖医疗集团在900多家安装防跌倒设施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正中教授则介绍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案例。

  在医改中,最难的是信息不对称,医生和病人对接、医生和药厂对接、医院管理者和医生也不对接。

  因此,安徽省阜南县运用现代科技,整合了县卫健部门卫生业务管理平台、公立医院、卫生院、疾控中心、血站、养老机构、药店、非基本医疗机构等机构的相关数据,建设了覆盖个体全生命期的智慧阜南健康大数据平台。

  同时,阜南积极探索新模式,构建各方激励相容机制,形成了“县外建医联体,县内建医共体”的模式;医保管理理念从“医保保险”向“健康保险”转变,从“看病报销”向“购买健康结果”转变;信息公开解决信息不对称,通过信用治理塑造了政府公信力。

  谈到信用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刘庭芳教授深有感触。他指出,当前我们国家医疗领域中过渡过度医疗、医保套现等失信行为任旧存在,使得医保基金的合规使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刘庭芳教授剖析,人不可能不犯错,大部分医疗不良事件并非全是因为个人的疏忽或是缺乏训练,75%的医疗事故来自系统的失误。因此,他认为应当建立有效的道德风险防控机制,并努力探索我们国家医疗机构医保诚信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适宜公共卫生体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最重要基础。”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郝模教授,“适宜的公共卫生体系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政策下,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构建适宜的公共卫生体系。

  何为公共卫生体系?即为了公众健康由政府主导,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各尽其责、协同联动。

  从2003年非典应对曾引发争议备,到2013年禽流感防控被世卫组织称为突发应急典范,再到2015年走出国门帮助西非加强抗击埃博拉能力,中国的突发应急能力提升了96.4%,卫生体系职能落实上提升了82.4%。

  同时,2017年世界银行国民经济核算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适宜程度排名为第四名(共计1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在应急、妇幼、传染病防治方面表现突出,中国特色的公卫体系发展道路已现雏形,可供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借鉴。

上一篇:大咖访谈 王家骥:慢病管理要重视指标体系设立

下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