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延长快乐的简单技巧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2024-05-12 爱游戏app官方
从山间田野、星辰大海,一下子跌回到坐地铁去工厂拧螺丝的心情,落差真的太大了。
回家后只能把手机刷烂,电影也没心思看,饭也没力气做,又颓又丧,真的无比怀念出去玩的那几天,感觉世界像地图一样在眼前展开,有无限新奇的东西等着我探索,一整个戒断反应状态。
快乐来自大脑的“奖励系统”,即:当我们期待一个奖励时,从中脑的腹侧被盖区(VTA)投射到伏隔核(NAcc)的一系列神经元都会活跃起来,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产生愉悦感[1]。
而“奖励系统”其实分为预期阶段和实现阶段[1],这两个阶段都能分泌多巴胺。换句话说,快乐体验可大致分为预期快乐 vs 体验快乐。
「光是想想都很没意思」,丧失期待很自然地会带来动机不足,而长期处在没办法完成行动的状态,会阻碍自我掌控感,因此导致恶性循环。
在多项精神病理学研究中[2][3],尤其是在精神分裂和抑郁症患者中,体验快乐与非患者无异,但预期快乐是缺失的。
上班摸鱼期间搜搜攻略,空了兴致勃勃规划路线,提前对比各大 app 买好车票酒店,想好要带的衣服和搭配……
虽然只是旅游那么几天,但感觉从念头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已经是旅游状态了,甚至连朋友圈发什么都想好了。
一项分析 1999~2004 年西班牙社会的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积极的预期与生活满意度正相关,积极预期会明显提高个体当前的生活满意度[4]。
但这项研究是扎扎实实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支持得出的结论,它考虑了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工作状况、收入水平、宗教信仰等多个变量,还是很严谨的。
如果必须在 1 年的奢侈生活和 1 年的监禁之间做出先后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先承受监禁,再享受奢侈生活,因为他们预期未来的幸福会使得监禁更容易忍受。
这和大脑倾向有关,人们在思考未来时会感到快乐或痛苦,然后大脑会促进倾向于将对未来的思考与当前的感受结合起来[5] (Gilbert 2006)。
这意味着,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不仅影响我们对未来的感受,而且因为大脑有这样的倾向,这些预期也会影响我们对现在的感受。
出去玩,恐怕大家多多少少都被「照骗」、「网红滤镜」、景区管理混乱等影响过心情。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能苦中作乐,来都来了,索性来个苦中作乐,屎上雕花。
想象力强的人,期待快感更高,更可能对潜在的奖励做出积极的反应,还可以在脑海中生动地想象这些奖励。
*开放性(Openness)是「大五」人格特质之一,通常与创造性、好奇心和对新体验的接受度相关。
如果 Ta 对不同体验的开放性较差,可能特别容易对现实失望。对 Ta 来说,停留在想象比实现会更快乐。
那反过来说,如果你对未来未知的一切保持开放性,体验会更好,经历时就会更快乐!
除此之外,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准备和规划,进一步减少期望与实际体验之间的落差感(J人狂喜)。
那可以现在就一步步缩小范围,如:确定目的地距离在周边 100 km 内,能开车到达,要人少,去第1、2天。
然后就能够最终靠小红书、旅游公众号,搜索所在城市周边经典路线,加上XX 城市周边人少路线等等。
如做攻略时,做好避雷和 Plan B,如搜关键词:XX目的地+避雷,XX目的地+人少小众路线,把排队、人多、厕所等因素都考虑进去。
经常通过体验超常刺激(酒精、药品、赌博、性)获得很多快乐的人,没法在实现这些期待后,体验到预期的快乐[6]。
过度接触超常刺激可能会引起对奖励的适应和敏感性降低[7]。所以,应该适度地接触刺激,避开并保持对奖励的新鲜感和兴奋感。
大家常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我们在这里又告诉你要多期待,所以你可能还是想发出灵魂拷问——
答案是:在合理期待的前提下,预期越好,实际体验越好。(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中,两者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2])。
可能你正在经历的真实的生活并不是很美好,但期待能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盼头,也会让自己当下的生活更美好。如果你觉得有收获,不妨点个赞, 转发 给身边的朋友们,让ta们和你一起从现在开始期待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