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2021年中报净利43528070万元 同比增长8583%
2023-12-12 认证资质
本集团现有主体业务包括研发、整车(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商贸服务、金融、出行业务,构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闭环。
研发:本集团研发以广汽研究院为主体,是本公司直接投资、管理,并在授权范围内相对独立运营的分公司和战略事业部,主要负责集团新产品、新技术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具体实施重大的研发工作。
(1)乘用车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广汽乘用车和合营公司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广汽埃安生产。
产品:本集团乘用车产品有14个系列的轿车、27个系列的SUV及3个系列的MPV。
广汽传祺GS4·PHEV、GE3;广汽埃安AIONS、AION S PLUS、AIONLX、AIONV、AION Y;广汽本田雅阁锐·混动、奥德赛锐·混动、皓影锐·混动、凌派锐·混动、Acura CDX混动、VE-1、EA6;广汽丰田凯美瑞双擎、威兰达双擎、威兰达PHEV、雷凌双擎、雷凌双擎E+、iA5、C-HR EV;广汽菲克JEEP大指挥官·PHEV;合创汽车HYCAN(合创)007。
商用车主要是通过合营公司广汽日野和联营公司广汽比亚迪002594)生产。基本的产品为轻、重型卡车、工程车、大中型客车等。
销售渠道:本集团通过销售门店及互联网渠道开展汽车销售,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连同合营联营企业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乘用车4S店2,491家。为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探讨营销模式创新,打造“直营+经销、线上+线下、车城+商超”的双轨模式。
摩托车主要是通过合营公司五羊本田生产,主要的产品有跨骑式摩托车、弯梁式摩托车以及踏板式摩托车等。截至本报告期末,本集团摩托车总产能为125万辆/年。
商贸、出行服务:本集团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广汽商贸(及其控股、参股公司)、大圣科技及联营公司如祺出行等围绕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汽车销售、物流、国际贸易、二手车、废旧汽车拆解、资源再生、配套服务、数字化及移动出行等业务。
零部件:本集团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广汽部件的控股、共同控制、参股公司及本集团联营公司广丰发动机、上海日野生产汽车零部件,最重要的包含发动机、变速器、座椅、微电机、换挡器、电控、内外饰等,产品73.5%左右为本集团整车配套。
金融:本集团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广汽财务、中隆投资、广汽资本、众诚保险及合营公司广汽汇理等企业组织金融投资、保险、保险经纪、融资租赁、汽车信贷等相关业务。
本集团已形成了立足华南,辐射华中、华东、西北的产业布局和以整车制造为中心,涵盖上游的汽车研发、零部件以及下游的汽车商贸、汽车金融、移动出行的产业链闭环,是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产业布局最为优化的汽车集团之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逐步发挥,新的利润增长点正日益呈现,集团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本集团拥有包括轿车及SUV、MPV在内的全系列新产品,并通过持续研发、导入新车型和产品迭代,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始至终保持客户忠诚度和广泛认可的品牌美誉度。
通过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积累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经验,形成了世界级水平的生产体系,构建了全球研发网;在研发方面,通过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形成跨平台、模块化架构的正向开发体系,具备集成创新优势,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定中名列全国第六名、汽车行业第一名。
在新能源领域,本集团拥有领先的纯电汽车专属平台GEP2.0及首先应用的深度集成“三合一”电驱系统和两档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系统,深度开展动力电池及电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自主研发了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等动力电池技术,打造了基于全新纯电专属平台的AION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体系,并已成功向合资企业导入了多款新能源产品。在智能网联领域,自主研发了集智能驾驶系统、物联系统、云平台及大数据于一身的ADiGO智驾互联ECO以及首个5G V2X车载智能通讯系统。
本集团成功构建了A+H资本运营平台,有利于充分的利用境内外长期资金市场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工具,通过内生性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创造资本增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探索治理结构改革,持续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不断拓宽投融资领域,优化融资结构,金融支撑主业的作用显著增强。
202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平稳,我国汽车市场止跌回升,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和4.4%。
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坏因影响下,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依然超过1000万辆,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84.0万辆和100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7.0%,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6%和1.4%。国内生产的豪华车销量165.8万辆,同比增长41.5%,远高于乘用车销量增速。
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SUV产销规模继续超过轿车,达473.1万辆,同比增长28.6%;轿车销量为464.3万辆,同比增长26.2%;MPV销量为45.6万辆,同比增长25.2%;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为17.7万辆,同比增长13.7%。
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19.8万辆,同比增长46.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除法系市场占有率略有上升外,德系、日系、美系、韩系份额均有所下降。
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兴动能迅速壮大,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增长94.4%和92.3%,上半年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水平持平。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均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由今年年初的5.4%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9.4%,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上半年,面对芯片短缺、疫情反覆等坏因,本集团抓牢保供防疫,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汽车产销100.14万辆和102.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61%和24.49%,相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62%和2.70%,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7.9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99.98万辆和102.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60%和24.41%,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24%。从车型类别看,轿车、SUV和MPV车型销量分别增长12.71%、30.14%和87.87%。商用车产销分别增长34.40%和90.97%。
旗下主要整车企业产销态势稳中向好。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延续上年增长态势,表现优异,广汽丰田实现产销40.96万辆和41.72万辆,同比增长32.32%和30.02%;广汽本田实现产销36.87万辆和37.16万辆,同比增长19.86%和16.68%。广汽乘用车连续12个月实现销量同比正增长,实现产销14.05万辆和15.10万辆,同比增长24.84%和28.29%,其中MPV车型销量达5.42万辆,同比大幅度增长126.50%。广汽埃安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销分别为4.27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7.55%和112.03%。广汽三菱产销稳步恢复,产销分别为3.07万辆和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1%和4.65%。
明星车型持续热销。雅阁、凯美瑞、雷凌、缤智、皓影、威兰达、YARiS L家族、汉兰达、飞度、传祺M8、AIONS、冠道、C-HR、奥德赛、传祺M6等明星车型均名列各细分市场前茅。
报告期内,本集团新推出的传祺影豹、传祺GS4 PLUS、传祺M6 PRO、AIONY、AION S Plus、凯美瑞中改款、第四代汉兰达、威兰达PHEV、C-HR中改款、凌尚、EA6等车型受到市场好评。
研产销一体化协同效率提升。进一步发挥自主品牌经管会的经营决策作用,完善产品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运作机制,实现对车型项目可研、技术搭载规划等重要经营课题的常态化规范化决策。成立车型大总监事务局,制定大总监团队激励方案,加强完善大总监运作体制机制。以成本及收益委员会为平台,加强全领域成本控制,并通过与车型大总监团队的紧密协同,强化车型成本控制。广汽埃安积极地推进组织体系改革,强化“横向-扁平”的矩阵管理模式,打造敏捷性的组织体系。
产品聚焦初见成效。动态更新优化自主品牌“十四五”产品规划,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广汽传祺投产M6 PRO、GS4 PLUS、GS3 POWER等5款车型,发布GPMA架构首款运动智能轿车-影豹;广汽埃安投放AIONY、AION S Plus两款新产品。广汽传祺M8、M6持续热销,排名自主品牌MPV细分市场前列;AION S稳居A级纯电轿车市场冠军。
数字化营销取得突破。大力推进数字化营销体系搭建,广汽传祺在客户端完全打通APP、公众号和小程序,加快ONE APP管理进程,完善客户线上体验全流程管理;广汽埃安推进营销模式变革,在广州建成首家直营体验中心,积极打造品牌用户运营和服务样板,并以APP为核心,将用户运营统一到同一窗口,打通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及粘性链条。
广汽丰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建项目一期20万辆╱年产能已于7月正式投产;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建设项目预计9月份投产,将填补本集团在动力电池生产制造领域的空白;广汽爱信变速箱项目、广汽丰田发动机TNGA系列发动机建设项目已实现量产。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新增10万辆╱年产能;广州祺盛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一工厂发动机三期生产线改造项目按计划开工;广汽丰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建设项目及相关入园零部件项目、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一期)、广汽研究院化龙研发基地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中。
攻关电气化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成功实现锂离子电池体积缩减20%、重量减轻14%,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AION LX最高可实现1000km的综合续航能力,现已完成两轮高温及高寒试验,性能表现良好。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首次实现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已搭载AION Y应用。超级快充电池技术使用新型导电材料,搭建高效的三维导电网络,提高电芯导电能力;采用涂覆陶瓷隔膜和新型高功率电解液,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耐热性,6C倍率充电可实现8分钟充电80%,计划本年内搭载应用。
提升智能网联化水平。持续加大智能网联领域的研发投入,稳步推进各项前沿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在车云一体化电子电器架构、智能驾驶、ADiGO智能物联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车云一体化电子电器架构将支撑“软件定义汽车”落地,实现“千人千面”、“千车千面”;L2++领航驾驶辅助系统支持自动按照设定导航路径的辅助驾驶,可实现主路和匝道内单车道巡航、自动上下匝道、自动换道、自动超车、自动超障碍物等功能;ADiGO 4.0智能物联系统实现智能座舱四屏联动、应用双开及四音区智能语音交互功能,今年将搭载AIONY、AION S Plus等车型量产。
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广汽数字化加速器(GDA)项目群为抓手,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营销、管控领域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研发领域的延伸。启动广汽云数据中心项目,为本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推动大圣车联网合资企业成立,实现车联网平台数据和运营的统一,提升车联网运营效率及质量。
零部件板块,广汽部件以广州、梅州两地产业园为抓手,着力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及其产业链上谋划布局,稳健推进电控系统相关这类的产品等项目,零部件业务集团体系外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约26.5%。
商贸服务板块,广汽商贸积极开拓汽车销售、物流、配套服务和环保等业务。销售领域,搭建数字化营业销售平台,深化应用营业销售系统、呼叫系统和销售系统,扩大线索开口,提升数字化销售能力,实现对客流的闭环式管理;再生资源领域,多点布局开拓报废车及电池回收业务,推进动力电池维修网点建设。
金融服务板块,广汽汇理上半年零售合同数同比增长27%,并与广汽财务联合打造广汽乘用车专属经销商库存融资方案,有力支撑主业发展。众诚保险创新新能源车个性化保险服务,并积极开展集团外的业务合作,提升市场化业务占比。广汽资本围绕本集团战略需求,布局了粤芯半导体、地平线、宸境科技等芯片、智能网联领域的重点企业,助力供应链自主可控。
(三)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全球车用芯片供应短缺对汽车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对本集团的排产计划造成了影响。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全球车用芯片供应短缺仍将持续,为本集团全年汽车产销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本集团将持续协调资源保供稳供,实时调整生产结构和排产计划,全力冲刺年度计划目标。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的营业总收入约为34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4.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3.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7.07%;基本每股盈利约为0.4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2.61%。
1、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汽车市场总体稳定,尽管受到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复发、芯片供应问题、原材料价
格上涨等一系列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本集团紧密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4.49%、比2019年上半年销量增长2.70%。本集团从始至终坚持正向研发、自主创新,加快推出新产品,慢慢地加强产品力,本报告期内推出埃安AIONY、传祺影豹、埃安AION S Plus、传祺GS4 PLUS等多款全新、中改、年款车型,不断丰富自主品牌明星产品组合。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持续热销,上半年销量超过4万辆,同比增长超112%。
2、日系合资企业产品技术推陈出新,综合竞争力不断的提高,其中广汽丰田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主力车型供不应
求,新推出凯美瑞中期改款、凌尚和全新第四代汉兰达,TNGA车型不断丰富,新能源和节能产品的结构比例持续提高;广汽本田皓影持续热销,上半年新推出皓影2021款、EA6纯电动车、Acura CDX尊享智能安全版
不断丰富产品业务,提升服务质量,延伸服务范围,报告期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上半年先后增开珠海、深圳业务,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
芯片供应短缺的风险。虽然公司通过加强与芯片厂商合作,优化车型排产计划,努力降低芯片供应短缺造成的损失,但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为公司全年汽车产销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保供稳供、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依然是下半年的重要课题。
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由于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国内经济持续复苏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的价值持续上扬,虽然公司积极采取成本控制等措施,但价格上涨趋势的结果将会在下半年进一步凸显,导致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对公司利润目标的达成带来不确定性。
疫情反覆的风险。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覆可能将导致人流、物流受阻,且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居民消费能力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对汽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冲击。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