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世界共创韧性产业链
2023-12-12 项目案例
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于11月28日-12月2日在北京举办。作为全世界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链博会整合了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汇集了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包括53家世界500强企业,还有一大批各国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和“小而精”中小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本届链博会上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与会的多国的人说,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而为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下全球供应链格局进入深度调整的新阶段,中国正引领绿色转型发展新模式,”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Jens Eskelund)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等知名跨国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此次链博会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等转型机遇,携手中国和全球的合作伙伴,为全球绿色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部位于丹麦的马士基集团旗下的马士基航运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承运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球。今年7月,马士基交付使用了全球首艘以绿色甲醇为燃料的集装箱船。“它证明了能源转型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慢慢的开始了。全球物流业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35亿吨,国际航运业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挑战,我们责无旁贷,”彦辞表示。
“未来,对于绿色甲醇的需求将是巨大的,我们确信中国有巨大潜力成为全世界领先的绿色甲醇供应商。”彦辞透露,公司已与多家中国合作伙伴签署绿色甲醇采购合作备忘录。“马士基非常期待与中国的燃料生产商和港口合作,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我们对脱碳前景感到乐观并满怀希望。”
马士基致力于在2040年之前实现所有业务净零排放,为客户提供百分之百的绿色解决方案。彦辞表示,中国制定了2030和2060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与我们的脱碳目标是一致的。”
2023年5月,彦辞当选为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他表示将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他和记者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很多问题都一定要通过全球合作来解决。“我相信中欧双方会继续保持对话,共同寻找应对挑战的办法。绿色环保不仅是马士基与中国的一致目标,也是中国与欧洲间重要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
“互联互通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相信这也是举办链博会的意义所在,”11月29日,匈牙利驻华大使白思谛(MátéPesti)在出席首届链博会匈牙利馆开馆仪式致辞中说道。他特别提到了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匈牙利电池工厂。“该项目对匈牙利意义重大,将进一步夯实匈牙利作为欧洲汽车产业中心的地位。”据悉,该项目建成后或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池工厂,这也是宁德时代在德国工厂后的第二座海外工厂。
匈牙利有着悠久的汽车制造业历史,产业配套良好,周边地区原材料丰富。此外,匈牙利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突出,聚集大批整车企业,在当地建厂便于及时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更重要的是,中匈两国经贸合作密切。匈牙利是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制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参与国,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
期待同中国开展深度合作的还有很多欧洲国家的企业。在本届链博会举行的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波兰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托马什·西普拉(Tomasz Szypula)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他表示,乌克兰战争导致能源价格飙升,波兰政府将能源转型作为第一个任务,努力创建一个绿色供应链,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此,波兰政府很看重发展储能工厂、生物质生产和风力发电厂。他强调:“我们应该获得能源独立,清洁能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他还指出,波兰企业家希望与中国企业加深清洁能源合作,并认为中国是清洁能源市场的典范。中国对于波兰市场来说很重要。波兰作为中欧地区最大的能源市场,能够最终靠与中国的合作,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头羊。
他将这次链博会视为一次绝佳的机会。“链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平台,在全球供应链的上、中、下游推广和展示新的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借此机会,我们大家可以进一步推动与中国企业家、商业伙伴和代理商的合作,并将有兴趣在欧盟扩大业务的参展商带到波兰。”
宁德时代所在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区是此次链博会的五大产业链展区之一,其供应链上、中、下游约90家智能汽车供应链相关的中外企业集中亮相,展示了一批尖端技术、先进产品和服务,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了99.5万辆,同比增长达到了99.1%。另据贸促会介绍,中国汽车产业已拥有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全产业链基础,在新能源、电池技术、智能化水平等领域优势突出,并推动中国市场从单一的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技术合作大国转变。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享誉全球的宁德时代在本届链博会上展示了今年新发布的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神行超充电池,这吸引了同在智能汽车产业链展区的另一家总部在卢森堡的公司埃意电子(IEE.S.A.)。
Michael Matthias Olk是埃意电子公司的销售、营销和创新业务发展经理,他和记者说,公司是全世界汽车传感器领域的“隐形冠军”,已在中国设厂18年之久。其在华的生产车间里摆放着很多来自欧洲的生产设备,而原材料是在中国采购。“埃意电子的生产环节充分彰显中外产业链的合作。”
他介绍说,埃意电子一直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提供创新的传感器解决方案。以他们的产品汽车座椅传感器VitaSense为例,若孩子们被锁在车里,或者由于父母的疏忽而被长期留在车里,VitaSense会感应到他们的存在并触发警告。他希望寻求与宁德时代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上深度合作的机会。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会期间,有三分之一的参展商结识了10家以上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少参展商期待与潜在合作伙伴逐步加强对接,推动展会期间达成的合作意向落地。
在本届链博会上,还特别设置了知识产权和法律服务工作站,宁德时代知识产权总监孙明岩现场亲手递交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和一件商标注册申请。他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宁德时代的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将创新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激励、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具有非消极作用。”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中国分会副会长龙传红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利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对吸引外资企业,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具备极其重大支撑作用,也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