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田杯 落叶归根:一种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新陈代谢的座椅系统
2024-06-10 项目案例
”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由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宿迁市规划局、CBC建筑中心和《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以”的跨界模式,发现新技术与城市基本的建设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结合点,通过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改造,切实提高人们在城市中的便利度、安全度及自豪感,减少城市运营维护成本,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及艺术体验。
2018年8月18日,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评审会在宿迁圆满落幕。 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规划师担当评委。来自哈佛大学(GSD)的Longfeng Wu和Seung Kyum Kim作为国际选手参赛,他们的作品:Alive Pebble——A seat system for improving “metabolism” of public green space(落叶归根:一种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新陈代谢的座椅系统)荣获三等奖。该作品以落叶搜集和运输为切入点,设计了一套可适应不一样绿地公共空间的座椅系统。
宿迁市拥有繁茂的城市绿地,然而绿地景观的维护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本方案以落叶搜集和运输为切入点,通过结合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建模,微生物降解,云计算等新技术,设计了一套可适应不一样绿地公共空间的座椅系统,将落叶就地回收处理与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相结合,以期减少碳排放和城市管理成本,增加公共空间的可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城市管理大多将落叶看作不可回收的废弃物,解决方法以集中焚烧或掩埋为主,少数城市开始集中收集落叶并发酵成有机肥或者用来焚烧发电。本方案试图将落叶就地回收,通过储存在座椅内部无氧生物反应进行降解,再回收有机肥施给附近绿地。座椅内部的感应器可以实时反馈降解过程,环卫工人可通过低成本的微信迷你程序结合云地信系统来进行查看;另外,人们使用座椅的频率也会被记录并定期传输给城市管理者。
以宿迁市主城区为例,本方案分析了落叶量分布,公共空间的类型,以及人的聚集程度,来确定要提升的场地类型。
首先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10米分辨率)结合基于地理对象的图像分析确定城区绿植面积,再次,通过批量腾讯街景图片提取和半监督式学习筛选出常绿树聚集的区域,最终得到落叶树的面积以用于估算落叶量。
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确定同样利用了批量街景图片提取和半监督式学习,筛选出缺少休息停留设施或座椅的公共空间以及其是否有足够的面积增加座椅。
通过叠加上述地图可得到适合设计介入的场地,方案归纳了八种情景(见最终效果图)。
整个座椅系统由能组合的,大小不一的有机形状座椅组成。座椅主要支撑结构和表皮材料大多数来源于回收利用的塑料垃圾和木材做成的预制构件。表皮和支撑结构使用了参数化设计,可以生成不同的形状。
落叶通过厌氧菌发酵,其降解过程速率高,速度快,且无异味,不影响人们的公共活动。发酵池容量能定制,用于适应不一样公共空间的落叶量。
除了内部感应器和发酵收集箱作为每个不一样座位内部的默认模块,充电器、可感应照明、无线网络和太阳能电池可作为个选模块,来适应人们在不同公共空间的需求。
座位系统的尺寸差异取决于不同的城市环境。可移动的中小尺寸的座位可定制为普通座位,并与发酵收集箱结合;最大座位系统可为4-5人提供休息区,而因其移动的难度,建议放置在大型绿色空间之内或者与之相邻的地方。
整个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过程简单,落叶还是由原先的环卫工人搜集并放入“座椅”中,经过二到四周的发酵,将有机肥去除放置在周边的绿地内进行熟化,再施给周边植被;发酵过程中的肥液也可以每时每刻对绿植加肥。座椅中安装的即时感应器可以实时监控发酵过程。
座椅中的感应器也可以记录人们的使用情况,利用云储存和计算服务,聚合的数据可以让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很容易地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公共空间,为逐步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感谢宿迁市政府和UED杂志提供的竞赛机会,也很荣幸作品能获得评委们的认可,衷心祝愿宿迁市发展的越来越好。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入选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同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获奖作品(一个或多个)将有机会在场地中落地建造,具体实施将依据当地政府的决议。奖金不包含方案深化及施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