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共架家校心桥---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2023-11-30 新闻资讯
孩子上学以后,大多数家长都希望与老师聊一聊,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因此与老师沟通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如何与老师沟通才是有效的、事半功倍的?相信很多家长一定心存疑虑:何时与老师沟通----被动等老师联系还是主动联系老师?什么样的事情可以与老师沟通----学习成绩、学校生活、同伴关系?什么时间与老师沟通----老师上班时间还是下班以后?什么方式与老师沟通----网络形式、电话沟通、还是见面沟通?多久与老师沟通一次更合适等等。
放学后,三年级的家长们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接孩子。凑在一起,他们很自然地聊起了最近一次的单元测试。
小熙妈妈:孩子这次考的很差,老师留言说孩子最近上课又出现了不专注、讲悄悄话、小动作等行为。老师每次给我留言,我都提心吊胆,担心孩子又表现不好了,给老师添麻烦了
泽泽妈妈:我们家孩子这次考的也不好,我给老师留言,老师一直也没有回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会不会因为孩子太差了?
小朱妈妈:我感觉我们家孩子最近有点儿浮躁,在家里说他也不听,让他做练习,多一点儿也不做,说老师没有布置。也不知道在学校怎么样?担心老师太忙,我也不好意思问。
豪豪妈妈:我们家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是B,问他原因,说是这其中包含平时表现以及作业情况,其实试卷成绩是A。平时也没跟老师联系过,还以为孩子表现非常好呢?
案例中,家长们的对话大家是否很熟悉呢?相信大多家长如同案例中的家长们说的一样:平时很少有人主动与老师沟通,大多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联系,与老师沟通的内容,也几乎都是关于孩子的学习。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案例中的几位家长的情况。
小熙的妈妈,应该是经常接到老师的沟通反馈,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家长采取的是被动接受的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无能为力,采取“鸵鸟姿态”,逃避与老师沟通。其实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家长应该感到庆幸,老师很关注我们的孩子,希望借助家校合力让我们的孩子变好。此时家长正确地做法应该是正视老师反馈的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观察和了解,然后跟老师沟通、一起制定解决的措施并坚持定期地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变化,适时调整措施和方法,直至孩子改掉不良习惯、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泽泽的妈妈,在考试之后能够主动跟老师沟通,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从被动走向主动。当遇到老师没有回复时,可优先考虑这样几种情况:老师没看到留言、老师忙于工作忘记了回复。此时家长能再一次与老师沟通,留言或是电话均可;绝对不能就此放弃,更不要因此对老师产生不满,从此不再愿意与老师沟通。这些不满将可能会成为日后家长与老师出现矛盾的导火索。
小朱妈妈的问题是,顾虑太多,怕给老师添麻烦而不敢与老师联系。相信有一部分家长会存在这样的心理。其实,家长们大可不用担心,家长们对孩子的积极关注,在老师们眼里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至少表明家长并没有将孩子扔给学校就不管了,家长愿意与老师一起陪孩子长大。因此,老师们对于家长反馈的问题,也一定会积极关注和给予反馈,这对孩子来说善莫大焉,相信家校合力,孩子会更加优秀。
豪豪妈妈的问题就在于,只关注孩子的最后成绩、疏于对孩子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关注:因为孩子考试成绩好,平时就疏于与老师沟通。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以下几种行为:孩子过分在乎考试成绩的好坏,有的孩子会为了考个好成绩考试作弊,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这类家长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留意孩子的学习习惯,客观对待孩子的成绩,理性分析,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察觉缺陷及时与老师沟通,综合老师、孩子的反馈做出判断,最后制定解决措施。
以上几位家长都存在的问题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别的方面的成长。这种现象的问题现在很普遍,很多家庭都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是优秀的,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孩子抑郁、行为偏差等行为比比皆是;更甚至者诸如大学生自杀、反社会等事件频发。
基于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就如何与老师进行相对有效沟通,我们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孩子入学以后,老师面对的是三四十个甚至是更多个孩子,而家长面对的却是一个孩子,对孩子的细微观察,家长比老师更有优势。
作为老师,不仅面对的孩子多,日常工作也较繁忙: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各类外出培训学习、各类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及活动、迎接各类检查活动、还有延时服务和陪餐任务面对如此繁杂的任务,老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做到对每个孩子都细无巨细地与家长沟通交流,经常是记下来准备与家长沟通,被一些事情耽误之后便不了了之,然后等到不得不与家长沟通时才想起来,此时可能已积累了不少问题了。
而家长则不一样,只要在陪伴孩子时留心观察,可以每时每刻察觉缺陷,然后随时跟老师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沟通和交流。
每一次的家校沟通,家长都应该明确目标:即我这次沟通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沟通过程中,注意就事论事,紧扣主题。不要讲了半天还没说到重点,或是避重就轻,不正面老师反映的问题,顾而言他,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对孩子某个行为的描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是想法,与老师一起分析、讨论、寻找问题所在,商量解决办法,制定帮辅措施,这样省时又高效。
其次,与老师沟通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语气和态度,不指责、不埋怨、不命令。特别是当家长听孩子说受了委屈时,有些家长急脾气,不分青红皂白,不等了解事情始末,一开口对老师就是一通质问和指责,既耽误了时间,还使得沟通氛围变得紧张而压抑,影响沟通的效率和效果。遇到类似事件,家长应该明确一点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跟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各方面都希望孩子好,无论发生啥事情,老师跟家长一样都不愿看到。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事情,解决才是最终目标,指责埋怨都无济于事;此时家长需要静下心来、冷静地与老师沟通、了解事情始末、认真分析原由,一起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解决问题,这才是沟通的真正目的。
另外,网络留言也需要注意细节。有的家长在给老师留言时喜欢用感叹号,给人以指责、命令的感受体验,让人看了不舒服。还有家长留言不带称呼,直接发问“为什么还没放学?某某走了吗?”这样的留言会让老师觉得很没有礼貌、不尊重老师,从心底里不愿与你沟通或是没有进一步沟通的愿望。
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作业、考试成绩,与班主任、语数英老师沟通频繁,很少或几乎没有与其他学科老师的互动。比如:经常有家长询问:孩子写作业不认真怎么办、为什么没考好却很少有人询问:孩子的体质检测是否达标、美术作业怎么没交、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即便有时老师主动与家长沟通这些问题,很多家长也不以为意,觉得这都不是事儿。但是每到期末评优时,便会有家长质疑:为什么孩子的民主投票这么低、为什么孩子体育成绩没有得A、为什么
所以希望家长们平时也关注一下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在与语数英老师沟通的时候,适当与其他学科老师也进行一下沟通和了解,或者通过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与孩子一起树立全面、健康发展的意识。
其中,最方便快捷的要数网络形式,QQ、微信、钉钉、短信等都可以。一般情况下,老师们最常用的方式便是网络留言。
对于这种形式,家长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忙,都要留意老师的留言,您可以不是第一时间回复,但不要不回复。因为往往老师给您留言时一定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并且是觉得有必要与您沟通,事后老师可能就会投入其他工作;您的回复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如果老师没有收到回复,这条消息有可能会石沉大海,您便错失了一次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的机会。
其次,家长想要与老师沟通时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这种方式不会打扰到老师的工作,还能给老师思考的时间,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当老师迟迟没有回复时,可以再次留言确认或是选择电话询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QQ或者微信大群里给老师留言沟通,请一定小窗给老师留言沟通,因为大群里的信息量很大,你的消息很容易被其它消息覆盖、不被看到。
电话沟通时,家长们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建议可以提前通过网络留言形式与老师预约,询问老师哪个时间段方便。切忌在老师没有接听电话时频繁拨打,这样很不礼貌,也会让老师反感;因为老师没有接听电话一定是在上课或是开会不方便接听。如果确实有急事,可以通过联系其他任课老师的方式通知相关老师与你联系。
另外,请尽量不要在下班后给老师打电话,尤其是中午。工作日老师的休息时间并不多,尤其是中午,是老师难得的休息时间,相信每个人都体验过刚想睡着便被电话吵醒的感受;晚上也一样,试想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准备吃饭或是想要窝在沙发上好好休息的时候,被工作电话打扰,心情一定不爽。
关于面谈,是指老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交谈,既可以是老师预约家长,也可以是家长预约老师。这种情况,同样注意时间的约定,特别是家长想与老师当面沟通时,一定提前跟老师约好时间,不要突然到访。因为您的到访,老师不一定有空,老师可能有课、有会、有教研家长的突然到访,会影响到老师的正常工作,老师不高兴;如果让家长等较长时间,家长不高兴;如此情形,双方带着情绪进行沟通,沟通效果一定不佳。
除以上几种常见沟通形式之外,家长们还可以尝试通过书信、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老师沟通。无论哪种形式的沟通,相信只要合理安排、正确面对,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很多家长会说,既然与老师积极主动地沟通这么重要,那是不是与老师沟通的次数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入学后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要求老师每天都填写孩子上课表现。先不说老师是否接受,就可行方面来分析就行不通:首先,面对一个班的孩子,老师很难每节课都处处留心留心您家孩子的一举一动;其次,孩子的改变需要量变积累的过程,不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太大的、明显的改变;最后,对于孩子来说,每天被人监视,一定会产生不自信、厌倦、逆反等不良情绪体验,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老师来说,家长定期的沟通是合理有效的。每次沟通的间隔大约三到四周为一个周期最为适宜,这个时间间隔可以给孩子发展改变的时间,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收集到需要的观察数据进行对比,真正看到孩子的变化与不同,进而进一步制定新的目标或是调整方向、继续观察。
沟通,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有效沟通能消除误解,减少障碍,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家庭沟通,是孩子通向成功的桥梁,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期待各位家长能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携手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制定一份近期你与老师沟通的计划,可以从沟通的目标、沟通对象(哪位老师)、沟通方式、沟通时间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计划。
孩子上学以后,大多数家长都希望与老师聊一聊,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因此与老师沟通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如何与老师沟通才是有效的、事半功倍的?相信很多家长一定心存疑虑:什么时候与老师沟通----被动等老师联系还是主动联系老师?什么样的事情可以与老师沟通----学习成绩、学校生活、同伴关系?什么时间与老师沟通----老师上班时间还是下班以后?什么方式与老师沟通----网络形式、电话沟通、还是见面沟通?多久与老师沟通一次更合适等等。
放学后,三年级的家长们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接孩子。凑在一起,他们很自然地聊起了最近一次的单元测试。
小熙妈妈:孩子这次考的很差,老师留言说孩子最近上课又出现了不专注、讲悄悄话、小动作等行为。老师每次给我留言,我都提心吊胆,担心孩子又表现不好了,给老师添麻烦了
泽泽妈妈:我们家孩子这次考的也不好,我给老师留言,老师一直也没有回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会不会因为孩子太差了?
小朱妈妈:我感觉我们家孩子最近有点儿浮躁,在家里说他也不听,让他做练习,多一点儿也不做,说老师没有布置。也不知道在学校怎么样?担心老师太忙,我也不好意思问。
豪豪妈妈:我们家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是B,问他原因,说是这其中包含平时表现以及作业情况,其实试卷成绩是A。平时也没跟老师联系过,还以为孩子表现很好呢?
案例中,家长们的对话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相信大多家长如同案例中的家长们说的一样:平时很少有人主动与老师沟通,大多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联系,与老师沟通的内容,也几乎都是关于孩子的学习。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案例中的几位家长的情况。
小熙的妈妈,应该是经常接到老师的沟通反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采取的是被动接受的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无能为力,采取“鸵鸟姿态”,逃避与老师沟通。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感到庆幸,老师很关注我们的孩子,希望借助家校合力让我们的孩子变好。此时家长正确地做法应该是正视老师反馈的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观察和了解,然后跟老师沟通、一起制定解决的措施并坚持定期地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变化,适时调整措施和方法,直至孩子改掉不良习惯、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泽泽的妈妈,在考试之后能够主动跟老师沟通,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从被动走向主动。当遇到老师没有回复时,可以考虑这样几种情况:老师没有看到留言、老师忙于工作忘记了回复。此时家长可以再次与老师沟通,留言或是电话均可;千万不要就此放弃,更不要因此对老师产生不满,从此不再愿意与老师沟通。这些不满将可能会成为日后家长与老师出现矛盾的导火索。
小朱妈妈的问题是,顾虑太多,怕给老师添麻烦而不敢与老师联系。相信有一部分家长会存在这样的心理。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家长们对孩子的积极关注,在老师们眼里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至少表明家长并没有将孩子扔给学校就不管了,家长愿意与老师一起陪孩子长大。因此,老师们对于家长反馈的问题,也一定会积极关注和给予反馈,这对孩子来说善莫大焉,相信家校合力,孩子会更加优秀。
豪豪妈妈的问题在于,只关注孩子的最后成绩、疏于对孩子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关注:因为孩子考试成绩好,平时就疏于与老师沟通。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以下几种行为:孩子过分在乎考试成绩的好坏,有的孩子会为了考个好成绩考试作弊,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这类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留意孩子的学习习惯,客观对待孩子的成绩,理性分析,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综合老师、孩子的反馈做出判断,最后制定解决措施。
以上几位家长都存在的问题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这种现象的问题现在很普遍,很多家庭都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是优秀的,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孩子抑郁、行为偏差等行为比比皆是;更甚至者诸如大学生自杀、反社会等事件频发。
基于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就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我们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孩子入学以后,老师面对的是三四十个甚至是更多个孩子,而家长面对的却是一个孩子,对孩子的细微观察,家长比老师更有优势。
作为老师,不仅面对的孩子多,日常工作也较繁忙: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各类外出培训学习、各类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及活动、迎接各类检查活动、还有延时服务和陪餐任务面对如此繁杂的任务,老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做到对每个孩子都细无巨细地与家长沟通交流,经常是记下来准备与家长沟通,被一些事情耽误之后便不了了之,然后等到不得不与家长沟通时才想起来,此时可能已经积累了不少问题了。
而家长则不一样,只要在陪伴孩子时留心观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然后随时跟老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沟通和交流。
每一次的家校沟通,家长都应该明确目标:即我这次沟通想解决什么问题。沟通过程中,注意就事论事,紧扣主题。不要讲了半天还没说到重点,或是避重就轻,不正面老师反映的问题,顾而言他,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对孩子某个行为的描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是想法,与老师一起分析、讨论、寻找问题所在,商量解决办法,制定帮辅措施,这样省时又高效。
其次,与老师沟通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语气和态度,不指责、不埋怨、不命令。特别是当家长听孩子说受了委屈时,有些家长急脾气,不分青红皂白,不等了解事情始末,一开口对老师就是一通质问和指责,既耽误了时间,还使得沟通氛围变得紧张而压抑,影响沟通的效率和效果。遇到类似事件,家长应该明确一点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跟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各方面都希望孩子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老师跟家长一样都不愿看到。所以,无论什么事情,解决才是最终目标,指责埋怨都无济于事;此时家长需要静下心来、冷静地与老师沟通、了解事情始末、认真分析原由,一起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沟通的真正目的。
另外,网络留言也必须要格外注意细节。有的家长在给老师留言时喜欢用感叹号,给人以指责、命令的感受体验,让人看了不舒服。还有家长留言不带称呼,直接发问“为什么还没放学?某某走了吗?”这样的留言会让老师觉得很没有礼貌、不尊重老师,从心底里不愿与你沟通或是没有进一步沟通的愿望。
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作业、考试成绩,与班主任、语数英老师沟通频繁,很少或就没有与其他学科老师的互动。比如:经常有家长询问:孩子写作业不认真怎么办、为什么没考好却很少有人询问:孩子的体质检测是否达标、美术作业怎么没交、是否热情参加小组合作即便有时老师主动与家长沟通这样一些问题,很多家长也不以为意,觉得这都不是事儿。但是每到期末评优时,便会有家长质疑:为什么孩子的民主投票这么低、为什么孩子体育成绩没有得A、为什么
所以希望家长们平时也关注一下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在与语数英老师沟通的时候,适当与其他学科老师也进行一下沟通和了解,或者通过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与孩子一起树立全面、健康发展的意识。
其中,最方便快捷的要数网络形式,QQ、微信、钉钉、短信等都可以。正常的情况下,老师们最常用的方式便是网络留言。
对于这种形式,家长们第一步是要注意的是,无论多忙,都要留意老师的留言,您可以不是第一时间回复,但不要不回复。因为往往老师给您留言时一定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并且是觉得有必要与您沟通,事后老师可能就会投入其他工作;您的回复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如果老师没有收到回复,这条消息有可能会石沉大海,您便错失了一次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的机会。
其次,家长想要与老师沟通时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这种方式不会打扰到老师的工作,还能给老师思考的时间,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当老师迟迟没有回复时,可以再次留言确认或是选择电话询问。
最后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QQ或者微信大群里给老师留言沟通,请一定小窗给老师留言沟通,因为大群里的信息量很大,你的消息非常容易被其它消息覆盖、不被看到。
电话沟通时,家长们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建议能提前利用互联网留言形式与老师预约,询问老师哪个时间段方便。切忌在老师没有接听电话时频繁拨打,这样很不礼貌,也会让老师反感;因为老师没有接听电话一定是在上课或是开会不方便接听。如果确实有急事,能够最终靠联系其他任课老师的方式通知相关老师与你联系。
另外,请最好还是不要在下班后给老师打电话,尤其是中午。工作日老师的休息时间并不多,尤其是中午,是老师难得的休息时间,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体验过刚想睡着便被电话吵醒的感受;晚上也一样,试想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准备吃饭或是想要窝在沙发上好好休息的时候,被工作电话打扰,心情一定不爽。
关于面谈,是指老师与家长面对面做沟通交谈,既可以是老师预约家长,也可以是家长预约老师。这种情况,同样注意时间的约定,特别是家长想与老师当面沟通时,一定提前跟老师约好时间,不要突然到访。因为您的到访,老师不一定有空,老师可能有课、有会、有教研家长的突然到访,会影响到老师的正常工作,老师不高兴;如果让家长等较长时间,家长不高兴;如此情形,双方带着情绪做沟通,沟通效果一定不佳。
除以上几种常见沟通形式之外,家长们还能够尝试通过书信、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老师沟通。无论哪种形式的沟通,相信只要合理的安排、正确面对,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很多家长会说,既然与老师积极主动地沟通这么重要,那是不是与老师沟通的次数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入学后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要求老师每天都填写孩子上课表现。先不说老师是否接受,就可行方面来分析就行不通:首先,面对一个班的孩子,老师很难每节课都处处留心留心您家孩子的一举一动;其次,孩子的改变需要量变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天天都会发生太大的、明显的改变;最后,对于孩子来说,每天被人监视,一定会产生不自信、厌倦、逆反等不良情绪体验,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老师来说,家长定期的沟通是合理有效的。每次沟通的间隔大约三到四周为一个周期最为适宜,这一段时间间隔可以给孩子发展改变的时间,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收集到需要的观察数据来进行对比,真正看到孩子的变化与不同,进而进一步制定新的目标或是调整方向、继续观察。
沟通,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有效沟通能消除误解,减少障碍,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家庭沟通,是孩子通向成功的桥梁,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期待各位家长能与老师进行相对有效沟通,携手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制定一份近期你与老师沟通的计划,可以从沟通的目标、沟通对象(哪位老师)、沟通方式、沟通时间等方面做具体安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