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国产替代在即千亿市场已箭在弦上5股争得产业链先机
2024-06-13 认证资质
前言:本篇就是汽车座椅系列的第二篇了,前面发布的《汽车座椅系列一》中我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汽车座椅的产业链,二是汽车座椅的细分赛道,本篇则从汽车座椅的行业现状等内容来补充介绍汽车座椅行业的其他内容。
重申下,所有的内容来自于公开的渠道(不是所有的公开渠道大家都能接触到),如果有涉及商业利益的,请联系本人调整。
随着技术发展及客户的真实需求提升,汽车向“电动、智能、网联、共享”的新四化转型,作为核心载体重要角色的汽车内饰件设计也明显升级:主副驾驶座椅电动调节配置显著提升,自适应、零重力等新型智能座椅纷纷搭载上车,座椅的电动化以及记忆座椅功能日趋普及,智能电动化成为自2017年至今的主要流行趋势。在驾乘舒适、安全需求外,座椅产品智能化与环保化的功能诉求也逐渐被重视,并成为座椅供应商打造产品竞争力的方向之一
成本控制能力是座椅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汽车的生产与制造处于汽车产业微笑曲线底部,利润率低,能提高盈利能力。汽车座椅的成本主要可以概括为七类:启动成本、物流成本、投资所需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日常管理成本、回收报废成本。汽车座椅主要成本为投资成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首先,冲压件、轻量化、底盘结构件等质量体积较大的汽车零部件,长距离运输不具备经济性。其次,汽车座椅的特点是生产批量大,标准化程度高,质量要求严格,这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的制造装备拥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并能适应快速、连续、满负荷的生产环境。
汽车座椅行业的技术门槛大多数表现在设计和制造两方面,一方面汽车座椅需要定制化生产,涉及行车安全,开发生产周期长,考验座椅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汽车座椅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调试生产线.汽车座椅行业集中度较高
全球90%以上的座椅市场占有率被安道拓、李尔、麦栺纳、丰田纺织、佛吉亚等占据,集中度很高,产业封闭。其中安道拓是全球最大汽车座椅生产商,其主要是通过不车企设立合资厂等都与整车厂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客户分布广泛;李尔的客户则集中在福特、通用、宝马、FCA四大客户上,市场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在中国汽车座椅市场上,美系、德系汽车的座椅基本上被安道拓和李尔占据,日系汽车中本田大部分由提爱思(TS)供应,丰田绝大部分由丰田纺织供应,日产的供应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元化。
近年来,智能电动汽车的爆发带来如特斯拉、新兴造车势力等企业的涌入,下游格局已发生质的改变。
整车厂新造车平台及造车新势力更注重成本和效率,供应链更开放,将带来更多机遇。
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以来,出于降本和供应稳定性的考虑,把国产版本的供应链进行本土化,零部件本地化率由 2019 年底的 30%迅速提升至 86%。更进一步的,特斯拉的品牌背书和开放供应链策略,将刺激国内汽车供应链进一步开放。同时,国内各整车厂均有发布各自新造车平台,未来计划发布车型多,自主供应商机会增加。
未来汽车座椅将加速轻量化和电动智能化,持续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座椅单车价值量将持续提升
据QY Research调研显示,2021年全世界汽车座椅市场规模大约为4324亿元。综合看来,2022 年批发销量增速预计在 8%-9%,约为2329.5 万辆,其后每年按 3%增长,则到 2025 年约 2544 万辆。根据以上内容,2020 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 617 亿,预计 2025 年座椅单车价值量升至 4148 元,市场规模达到 1055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约为 11.3%。
为方便大家对我每天整理的题材、概念涉及的个股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即日起,我按照发布时间将每天涉及的板块个股做合集清单,方便大家翻阅,见下图。
「前瞻系列」,自然是有些超前的,超前并不等于没有表现,但至少说明目前还没有被市场充分挖掘,而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个股行情带动板块行情,所以在个股的把握上更重要,这时候特别要关注「「公司业务匹配度」的情况,也就是「高匹配度个股核心内容解读」中的内容,只有关联度高才能有持续表现。
老概不求名不求利,但求各位乡亲看完之后点个赞,关注下,如果能留个言表个态更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有说得不理想的地方,还求大家轻拍。